南方人都是吃大米長大的,中國南方是稻米的故鄉(xiāng)使然。蟹田大米有一順口溜是說:“人是鐵,飯是鋼,不吃飯餓得慌?!蔽逅淖骷覄朕r(nóng)在一篇《釋吃》一文中極為精辟地寫道:“人非吃不能活,故舉吃足包生活的全部;故言‘吃飯問題’,問題不僅吃飯也,衣住行三者亦賅焉?!惫湃艘舱f:“民以食為天”,也就是說,吃飯是民生的根本;而大米在中國民生中更是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。
中華民族栽植稻米歷史久遠,已有七千多年了。二十世紀(jì)七十年代,在浙江的河姆渡新石器時代遺址發(fā)現(xiàn)的稻谷。以后,在江蘇、湖北以及江西等地也陸續(xù)發(fā)現(xiàn)古稻谷的蹤跡。在殷商時代,中國人栽種水稻已達到水平。西漢的司馬遷在《史記.貨殖列》一書中記下了“楚越之地,地廣人稀,飯稻羹魚?!钡茸志?。當(dāng)時,水利家賈讓在治理黃河的同時,改造河北、河南及山東的“鹽鹵下濕”之地,棄種粟、麥等農(nóng)作物,改種水稻。
有三個種水稻系統(tǒng):中國系統(tǒng),包括朝鮮半島及日本;南亞系統(tǒng),包括印度、巴基斯坦和斯里蘭卡;東南亞系統(tǒng),包括泰國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亞及澳洲,由此看來,大米也是與民生息息相通。
中國作為產(chǎn)米的大國,涉及與大米有關(guān)的食品琳瑯滿目。拿我們在香港日常所接觸的食品為例,用大米、米漿制成的腸粉、米粉和粥類的美食,實在是不勝枚舉,從下里巴人的齋腸到酒樓的豬?、鮮蝦、叉燒以及牛肉腸粉均是。各茶餐廳供應(yīng)的各式米粉、河粉以及各種粥類也是令人回味的美食,粥類中如及第粥、艇仔粥、柴魚花生粥等也構(gòu)成了香港人早餐或夜宵的美食。中國,特別在南中國,以大米作主料的食品多得不計其數(shù)。